冷庫壓縮機持續回液作為制冷系統中冷庫壓縮機運行過程中比較嚴重的的病癥之,是由制冷劑以液體的形式回流到冷庫壓縮機中與潤滑油混合導致的。當潤滑油被稀釋到足夠低的程度,軸承不能充分潤滑而導致磨損加劇,進而會出現冷庫壓縮機電流升高、噪聲及振動變大的現象,終冷庫壓縮機損壞
。
冷庫壓縮機出現持續回液的狀況時,冷庫壓縮機的身體就會亮起紅燈,此時“望、測、查、醫”的診療方式就派上了用場。
診法步驟:望—觀察機體,審視癥狀
判斷冷庫壓縮機是否患上了持續回液病癥,要先從外部觀察冷庫壓縮機是否出現了冷庫壓縮機殼體大面積凝露甚至結霜,或者冷庫壓縮機油視鏡泡沫大量積壓的情況。如果出現這兩種癥狀,冷庫壓縮機則可能患上了持續回液,需進行進步檢查。
診法步驟二:測—勘察機體,確認病癥
當冷庫壓縮機出現了上述癥狀則需立刻進行測查,確認持續回液病癥。
、測冷庫壓縮機吸氣過熱度* :
測量點置于距離吸氣閥152mm 處。低溫應用系統中的冷庫壓縮機吸氣過熱度* 小值為11K ;中高溫應用系統中的冷庫壓縮機吸氣過熱度* 小值為3~6K。
二、測冷庫壓縮機油槽與吸氣管的溫差:
測量油槽溫度方法:理論上建議在冷庫壓縮機底部中心處 (非邊緣位置)布置根熱電偶,并且保溫,但實際操作中底部中心的測量往往會有困難,測量位置可用回氣口對面殼體底部替代。推薦冷庫壓縮機穩定運行時的溫差小值為27℃。
如果測得兩值同時過低,那么判定冷庫壓縮機患上持續回液病癥的概率在90%以上。若想確診,可再測量排氣溫度,如果排氣溫度過低(排氣過熱度* 低于25K通常認為排氣溫度低),則冷庫壓縮機可以確診患上了持續回液。

注釋:
*吸氣過熱度 = 吸氣溫度 - 吸氣壓力對應飽和溫度
*排氣過熱度 = 排氣溫度 - 排氣壓力對應飽和溫度
診法步驟三:查—排查關鍵點,確認病源
對癥才可下藥,先要查清導致制冷系統中的冷庫壓縮機持續回液的病因,主要有以下幾點(常見病因已用★標識):
★冷庫膨脹閥的選型或使用不當:
冷庫膨脹閥選型過大或調試開度過大,進入蒸發器的制冷劑大于蒸發器能夠蒸發的數量。
冷庫膨脹閥感溫包未保溫或保溫不好,安裝位置不對甚至沒有安裝,造成檢測到的過熱度大于實際過熱度,冷庫膨脹閥開度過大。
蒸發器配置或使用不當:
★不除霜或除霜間隔時間過長,特別是排管系統(鋼排或鋁排)結霜過多導致換熱差。
蒸發面積偏小。
制冷劑充注量過多
氣液分離器的容積過小或氣分回油孔直徑過大:
氣分容積小儲存不了過多制冷劑,液位高過氣分內部銅管造成大量回液
回油孔過大,造成大量制冷劑進入冷庫壓縮機